訪談嘉賓: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馬英俊
訪談主持:求是雜志社 包俊洪 郭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思想的統一,就不可能有步調一致的行動;宣傳是聚力的號角,沒有力量的凝聚,就不可能有攻堅克難的勇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在物質上強起來,也要在精神上強起來,宣傳思想工作決不能缺位。宣傳思想工作是作人的工作,對于事業的成敗至關重要。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都把宣傳思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現在,在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我們更要通過強有力的宣傳思想工作增強信心、振奮精神、凝聚力量,團結一致、萬眾一心去奪取勝利。初夏時節,我們就“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凝心聚力”這一主題,采訪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馬英俊。
問:這些天我們在寧夏調研采訪,所到之處為了寧夏干部群眾昂揚奮進、積極進取的精氣神所鼓舞。請問你們在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激發各族群眾斗志方面出了那些實招?
答:人民群眾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主體,必須充分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如期實現。特別是對于地處西北內陸、經濟欠發達的寧夏,物質基礎相對薄弱,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更需要激發各族人民的奮斗精神,凝聚攻堅克難力量,補齊自身發展的短板,才能跟上全國發展的步調。為此,我們注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大力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理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廣泛開展“中國夢·我的夢”“中國夢·勞動美”等主題教育活動和“決勝小康 奮斗有我”主題采訪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百姓生活,引導各族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第二,堅持用榜樣的力量激勵人。實踐證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各行各業選樹勞動模范、塞上英才、致富帶頭人等干事創業先進典型,每五年舉行一次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推動各地舉辦現場交流活動,開展勞動模范基層巡講,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讓勞動和奮斗引領社會風尚。第三,堅持用道德的力量滋養人。深入實施“德耀寧夏”行動,把各族群眾思想道德教育納入基層治理工作,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傳統道德教育資源,廣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積極引導人們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向上向善的信念在每一個人心中激蕩。同時,廣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主題活動,組織新聞媒體開展“移風易俗鄉村行”,教育引導群眾尊良俗、去低俗、除陋俗。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作用,常態長效整治大操大辦、盲目攀比、高額彩禮、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
問: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實起來強起來,必須結合我們的中心工作來進行,具體到當前就要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上有實實在在的作為。請談談你們在這方面所作的工作。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要與扶志、扶智相結合?,F在,脫貧攻堅到了攻城拔寨的決勝階段,作為宣傳思想戰線來講,需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要求,千方百計做好扶志、扶智工作,讓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說具體點,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徹底拔掉思想上的“窮根”。按照這一思路,我們提請自治區黨委研究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文化小康助力脫貧富民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并召開現場會進行部署,采取更加務實管用的措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道德滋養和文化條件。我們著重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堅持科學思想引領,激發內生動力。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實現宣傳思想工作實起來強起來,首要任務就是要在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落地生根上有創新。我們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入宣傳宣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通過文藝宣講團、“五老一新”宣講團等一批接地氣的宣講隊伍,把總書記的“奮斗幸福觀”宣傳好、貫徹好,引導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使奮斗精神成為決勝全面小康的強大精神武器,讓奮斗成為決戰脫貧攻堅的最強音。比如,固原市推行的“脫貧富民大講堂”等活動,鹽池縣開展的“貧者說貧”現身教育引導等,接地氣、入人心,努力拔除思想窮根,從根本上鏟除滋生貧窮的土壤,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有效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自信。同時,創作了一批有思想、有內涵的文藝作品,如電影《閩寧鎮》、微電影《變了模樣》、秦腔《兩個媽》、報告文學《走出黑眼灣》等,生動記錄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區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
營造奮斗創業氛圍,增強發展活力。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動員功能,我們在各媒體持續開設“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文化小康 助力脫貧富民”“推動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等專題專欄,緊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大力加強重大主題宣傳、成就宣傳、形勢宣傳、典型宣傳,統籌開展正面宣傳和熱點引導,充分反映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人們生活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實惠,充分展示群眾身邊和眼中的民生變化,生動體現廣大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報道各地各部門脫貧富民和鄉村振興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深入宣傳脫貧富民典型經驗、先進人物,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自我發展的決心、苦干實干的恒心,提振決勝全面小康的精氣神。今年5月上中旬,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與扶貧辦,共同組織中央和自治區、市媒體,開展了“決戰西海固——脫貧攻堅看寧夏”主題采訪活動,全面展現了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區重點扶貧市(縣、區)干部群眾克服疫情影響,全面開展“四查四補”,決戰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特色亮點工作。近期,我們還將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策劃召開系列新聞發布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形成脫貧合力。文化也是生產力,發展文化產業既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加強對區內各地的指導,鼓勵支持區內各地發展富有特色、帶有“鄉氣”的產業,把青山綠水、鄉愁田園元素植入其中。第一,積極發展“一鄉一品”“一村一品”項目。支持貧困地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特色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入實施“互聯網+”“文化+”行動,促進文化與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發展。鼓勵貧困縣(區)參與寧夏動漫節、銀川文化藝術創意節、WDC中國寧夏國際標準舞藝術節、WCA世界電子競技大賽等活動。依托銀川iBi育成中心、TMT育成中心、石嘴山電商孵化培訓基地、吳忠科技孵化園、寧夏中關村科技產業園西部云基地、固原廣元信息產業園等優勢資源,提升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網絡文化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第二,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依托各地民族民間特色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代表性傳承人帶徒授藝,引導農村群眾學習傳統手工技藝,推動剪紙、磚雕、刺繡等有地方特色的非遺產品轉化利用,提高產品附加值。第三,建設市、縣(區)特色文化資源庫,扶持發展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引導農民制作特色文化產品,豐富產品種類,打造知名品牌,完善產業鏈條,形成集群發展,搭建展銷平臺,對接市場,促進營銷,帶動更多的困難群眾就業創業、脫貧致富。
開展文化結對幫扶,為脫貧致富助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宣傳文化系統自上而下制定結對幫扶計劃,改進幫扶方式方法,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開展定點幫扶、對口幫扶、駐村幫扶、“一對一”幫扶等,確保幫扶到村到戶到人到根。自治區文明辦、自治區黨委農辦、自治區扶貧辦聯合下發實施意見,組織自治區級以上文明單位與全區800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助結對村加強思想道德、扶貧政策、就業技能和適用技術的培訓,促素質提高。幫助深化創建,以建設一個道德講堂、一個善行義舉榜和一批民風建設示范戶等為抓手,推動結對村開展弘揚“好家風好家訓”等活動,促鄉風文明。幫助學法尊法,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選樹“守法好公民”等,促依法辦事。幫助改善環境,實施清潔村莊、清潔庭院等工程,促村容整潔。幫助隊伍建設,開展“送文化”“種文化”活動,扶持農民文化大院,促文化惠民,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建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常態化機制,推動體彩、福彩等項目籌集的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